2011年4月24日 星期日

救護補習課程+柔道晉級賽醫護組記事

    隨著離特考越來越近,所以發文次數也越來越少,到不是因為摸電腦的時間比較少,主要是沒有機會研究電腦相關東西、沒有機會下水...等等,所以也沒有題材發文了

    所以就拿最近比較有內容的事件發個文,充充版面 :p


    首先,是在三月初的時候幫我的教授班上了幾堂基本的救護相關課程,目的是讓大家考試比較順利,上課時間2hr x 3次,共6hr. 第一堂使用投影片,其餘兩堂則直接寫板書。

    內容方面,第一堂的投影片主要為大家介紹"基礎ABC及七大生命徵象",從現場安全開始,到評估病患、ALS判定再加上七徵,做一個簡單的介紹,其中特別著重於呼吸道/呼吸的處置以及GCS判訂。

    第二堂課則是介紹了整體外科流程,由於初評在第一堂課已經大致有個概念,所以初評部分除了相異處外就快速帶過,將重心放在二評。第三堂課就回來講內科流程,同樣把初評快速帶過,二評則和內科作比較,以邏輯方式告訴大家減少檢查或增加檢查的項目。除了這些以外,還有講一些如燒燙傷面積計算、特殊Case(CO中毒、AMI...etc)處置方式...等。

    在這過程中其實也發現了一些教學上的問題...

    1.大家對於呼吸道/呼吸處置非常容易搞混,特別是對鼾音、痰音 vs OPA/NPA/Suction這方面,似乎是因為不太瞭解鼾音、痰音所代表的意義,另外,意識狀況對OPA、NPA選擇的影響似乎也會些許搞混,可能是因為......恩,我不知道 0rz

    2.有時會不知到該不該繼續對特定議題深入,比如說講到JVD,學生會問成因,大概講了以後又會繼續問下去,這時就會猶豫該不該講如Tension Pneumothorax或其他因素的相關知識,不講怕大家印象不深,講了怕大家不一定能理解、擔心時間不夠....etc。

    3.2010 guideline和內外科流程結合方面雖然大致有方向,但是還是會confuse....

    4.教材的問題 - 小兒燒燙傷面積在ETTC和急診醫學會版單項計算方式不同:ETTC是每隻腿14%、不計算生殖器;急診醫學會版單項則是每隻腿13.5%、生殖器1%

    其實應該還有一些遺珠問題但一時想不到,如果想到之後會補上,也希望各位先進能夠給我些指教。

   


    而在前幾天,學校舉辦了柔道晉級賽。雖然上學期有參賽,但這學期因為許久沒練怕受傷,所以就沒有參加,改參加醫療組了。

    首先,學校還是一樣讓人不知道該說什麼,發配給醫療組的器材:三個(or四個)保健箱,在多加上幾組各尺寸紗布、棉棒、大罐的沖洗用N/S數瓶(6>罐),看到一整個昏倒,也早就料到此情形,我把我許久未用的醫療器材也幾乎都扛上來了。

    其實在賽內傷勢較嚴重的並不多,幾乎都是各部位a/w、抽筋...等等,比較大的Case只有幾件,分別是一、兩位同學指甲翻起、一位腳踝扭傷(腫脹嚴重)、一位被踢中生殖器(也無法處置什麼....)、一位Lt. Elbow dislocation。

    在處理那位dislo.的病患時,他疑似是因為在摔倒時手直接稱住地面所導致,在現場時躺在場地中央。他肢體末端有脈、尚有感覺、手指也還可動,無其他問題後先行以SAM Splint 原姿勢固定,後來在眾人的幫助下將P't抬上了"桌子(腳架是鐵架、可以折疊的那一種)",將他抬上樓,準備送醫 0rz

    發現了其實人一多我還是會緊張(現場應該有100人左右)、思考會比較慢一點再加上有一點空白 Q_Q,再者,"人多嘴雜"也發生在這次的救護裡,在處置時旁人一直提意見、一直"教我"下一步該怎麼做,這時有耐心+步調不被打亂真的很重要,不然一不小心就被牽走了.....

    後來試著追蹤,據說其實錯位情形還蠻嚴重的,P't要上到OR(不知道完成了沒)。也為他寫了一張慰問卡,希望有確實送到他手中 :-p 。

    最後希望當時一起擔任醫療組的同學能夠再多多學習,志願加入的心是可以肯定的,但是希望處置時不要因為自己的技術不純熟就害怕、不敢處置,這種心態一定會有,但是不多操作怎麼會進步呢?現在想起當初我在受訓時,就很後悔在醫院實習因為自己害怕所以嘗試IV的次數不多,繼而影響往後的表現;所以說,能做還是多做、多累積經驗吧!不要害怕犯錯,更何況一旁還有人指導。

    anyway...希望日子過快一點,讓我能早日回到瘋狂玩樂的狀態 XDDDD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