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3月13日 星期日
100-03-12 水下作業安全研習
前幾天,潛友Jayden在Facebook上傳了一個連結給我,是一場由中華水下考古學會主辦的一場水下安全+水下考古的講習,基於以後頗想走專業潛水的路線,也就不管作業,週六一大早就起來,和Jayden會合後前往中央研究院了。
原以為講座主題會以考古技巧...等為主,但其實在潛水安全及技術方面著墨更多,也讓我獲益良多。
圖:新版減壓表,上升速率改成建議30ft/min 最後減壓深度由10ft -> 20ft,另外30ft左右的潛水免減壓時間也往下修正
第一堂的潛水減壓安全上完後,接著就是水下考古的介紹。講者以考察某三艘沈船為例,介紹了一些水下考古的程序,包括從資料蒐集、定位、探勘、文獻比對...等一些心路歷程。真的發現到水下考古說起來很容易,做起來卻非常困難,從一開始的在茫茫海上劃定可能位置、打echo等儀器、下水定位畫格搜尋、文物採集保養、資料蒐集....等等,考古人才在台灣已經算稀少,而具備專業潛水技能的考古人員就更不用說了,所以水下考古協會也在積極的培育及尋找人才,希望能讓水下考古的領域更為蓬勃。
午餐後,發表的題目就換成了水面供氣系統的介紹。當然包括了最重要的潛水頭盔,也就是怒海潛將裡面那一套潛水裝,也是專業潛水員的象徵符號
水面供氧潛水有許多優點,包括了可以用鼻子換氣、可以考慮不背氣瓶、多種氣體系統混用時可以切換...等等
但真的非常的重,光頭盔就有20 or 30KG了吧,更不用說加上suit、配重了。但終於看到職業潛水相關的裝備、人員,為我接觸這塊領域指引了一個方向。
最後,便是水下攝影的部分,講者是國內著名的三棲攝影專家,也為我們分享了許多在實務上的經驗以及攝影更要注意的地方。
究極大砲攝影機,圖中靠著機器的是我的iPod Touch,大小約與iPhone4相仿
anyway,來這一趟果然不虛此行,學到非常多在休閒或者往後技術潛水都用的到的東西,真是非常的值得!
後記:當天下午聽到日本災後反應爐爆炸,心情非常低落,所以文筆表現的也很差.....唉,天佑日本......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